这个网站消失了整整半年之久,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开始我本没有打算续费这个打着”你可能用过最快虚拟主机“旗号的服务器,原因有那么几个,一是这主机提供商比起它响亮的名号更像是十八线小厂,还是割一波韭菜就跑的那种,面板从最开始的plesk换到了宝塔,又换成了现在的cpanel(比起前两个面板,cpanel文件管理不支持中文文件名,先前网站中使用中文命名的图片就全部无法显示了),中间还出现了一次极为严重的数据库损坏,几乎隔几个月就会出一次岔子。噢,现在它已经把原来的服务全部下架了,换了个名字继续割韭菜。

其次便是Wordpress,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平台,实在是没有什么拓展性可言;除开插件和主题,框架几乎是定死的,这让网站元素的更改变得尤为艰难,唯一的好处恐怕是大部分面板都能够集成Wordpress的工具,随便点几下鼠标就能建成一个网站罢,这一点确实对新手很友好。

可能某一天我会选择换成typecho或者hexo,然后托管到github,当然,不会是现在。

那么,为什么我还要在这儿把网站弄回来,然后继续使用Wordpress呢?出于幸存者偏差,抱着“前面大风大浪都过去了,还会出什么问题呢?”的想法,再加上我是滑稽的“永久会员”,还是冒险续了几个月(是的,续费完不到20天服务就下线了),因为最近不想花那么多经历弄网站迁移这些事,等某一天闲下来再去折腾吧。

至此为止网站下线了两次,而每次上线都要折腾好久,实际上只要懂了原理就很容易搞定,我决定还是把该记的都写下来,免得以后又忘。

一个Wordpress网站由两个部分组成,可以理解为容器和内容,它们在进行备份的时候会分别存储,前者为一个包含Wordpress本身的包,后者是SQL数据库。所有的文章和Wordpress用户信息都会存放在数据库中,倒也合理,毕竟实际内容的体量相比起框架本身是很小的,但它不包含任何媒体内容。这里面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软件本体和用户数据的关系——只要你带着数据到处跑,碰到软件装进去就可以重新上线。

第一次数据丢失时我并不了解这里面的数据存储逻辑,以为文章都存在那个几百兆的程序包里边,实则不然。

后来还因为数据库链接问题折腾了好一会,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SQL数据库,当我把Wordpress包放回到虚拟主机上时,Wordpress Toolkit会将其识别,只不过会出错——无法链接数据库。

这时需要把先前备份的SQL数据库导入到cpanel面板,同时为数据库新增用户设定密码,并将数据库名称、用户名以及密码更改到WP包的“wp-config”当中,Toolkit才能正确链接数据库。同时,如果URL发生了改变,还需要更新URL来解决无法访问的问题。

至此网站便恢复上线了,当然有些图片还没法显示,打算到时候批量改个名字手动更新一下。

参考文献:WordPress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出错(Error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Connection)终极解决方案 – 闪电博 (wbolt.com)

一个人可以重复踏入同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