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爱好者如今正在缓慢增长,然而生产胶卷的厂商却不领情,偏偏要在胶片回火之际把胶卷给涨价了。


胶片死了一半,我指的是平民卷。

最后一次以十几块钱的价格购买到像富士c200和柯达color plus200这样的胶卷,是19年的5月份。

而现在。。。

这价格都翻倍了,直奔当时专业卷的售价,如今也与400度的平民卷大致相同。


对于廉价胶卷的时代结束了。

而对于像是柯达炮塔这样的专业卷,至今也只增长了不到20%。

所以,请别再购买那些平民胶卷了,它们卖着应属于它两倍的价格,成像上却给不了你两倍更好的质量。

无论如何都不是个好买卖。


对于黑白来说,很惊讶在外边冲扫黑白的价格要比普通彩色C-41更贵,而且冲扫花的钱都能买卷很不错的黑白胶卷了。

左边上海GP3 右边福马Pan100

对于20来块的黑白胶卷,无非就是上海GP3和福马Pan100/400这几种可选,经过对比可以发现,相同的曝光参数下,上海GP3的底片明显要暗一些,而锐度上虽说福马占优但不明显。

BTW,PMK焦酚冲洗出来的底片分辨率真是惊人,可能是因为看惯了满是颗粒粗糙冲扫的胶片,这次黑白冲洗出来一放大我人都懵了。

20块钱的胶卷都能带来这样的表现,很好奇更贵一些的卷能否带来更加细腻的效果。


反观中画幅甚至更大画幅这边,除了一些胶片的停产和稍稍涨价外,波澜似乎比135要小了很多(毕竟120彩色卷就没便宜的)

在中画幅的道路上,最佳的成像效果大多数时候是在脚架上得出的,并且由于有了更大的感光面积,中画幅在细节表现上能轻而易举地碾压全画幅。

使用柯达color plus200

在胶片模拟已经如此拟真的时代,或许某一天我就会选择放弃135胶片,毕竟如果只讲感觉,差距已经不明显了。

半个手掌大的底片,拍几张反转片冲洗出来不扫描,对着灯光观看,这可是模拟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体验。

在我看来胶片摄影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会逼着你去思考,数码大多数时间就是在用快门堆出来成品,想想数码中100张出10张跟胶片中10张出1张哪个更能带给你成就感。

拍的胶片就算过了很久你也还是能记起来当时拍摄时的情景,有时候不仅仅在于画面有多好多么吸引人,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加深了这张照片本身的意义。


胶片真的死了吗?

远着呢,就目前市场经历的几次风波,并不会使真正热爱胶片的人停下来,他们或许只会抱怨几句,说罢便带上几卷胶卷,在嘈杂的都市中享受自己的mo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