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前两个星期,在兰拓租了台大法的RX100V来作为拍摄的“副机位”(虽然最后也没用上个几次。。”
在实际上手用到这台相机之前,它在我心中可是吊打无反套机的“卡片机之神”,然而,在摸过这台机后却使我更加坚定了不买卡片机的想法。
一开始上手时甚是惊艳,体积特别小巧,然而却算不上轻,装上电池和卡足足有300g,给我的感觉就和富士的X100V一样(当然后者更甚)密度有点大。。。
本以为经历过A73历练的我能对这相机的菜单了如指掌,结果还是太嫩了,在这里面照样要摸索,只不过功能比较少,设置一遍就基本不会再碰了。
纸面参数上看这家伙的镜头配置等效焦距和虚化量来说就和普通的APS-C差不多,同时进光量多了不少,难道说这就是台缩小版的a6300套机吗?不,先不说比起正儿八经的微单这操控能好到哪去,光就镜头的素质而言我就懒得讲了,边缘跟我之前去韩国带的那只中奖的16-50gm一样肉,中心稍好一些不过也就那样。

其次是操控,机身上只有镜头上细细一圈控制环和机身背部的十字拨盘是可以转的,曝光3要素只能调节两个,另外因为5代不支持触屏,要更改对焦点就更加麻烦了。
RX100V有些C家N家没有的亮点,比如弹出式EVF,24FPS连拍,960fps升格等,实际上体验并不怎么样,EVF因为需要整合进机身所以做的非常小,又没有锁紧机构所以戴眼镜就基本没法用,离远看看不见凑近看眼镜会把取景器给怼回去。24FPS连拍这个功能很神奇,因为首先黑卡的连拍缓存就不大,其次卡槽又是UHS-I的,这就导致除非你需要连拍的场景就那一两秒,不然按完快门后就倒杯茶等写卡吧,因为和其它索尼机器一样,写入时很多参数都没法改也没法回放。如果加入比如预拍摄(Pre-Buffer)功能那么可玩性或许会多一些,不过考虑到这机器的算力和续航,恐怕是不可能。
960帧升格同理,画质看看就好,限制很多,比如拍摄前要进入待机状态,光线要求高等,可以理解为堆栈传感器秀肌肉的功能,目前除了个别特殊用途外泛用性不大。
“We do what we must, because we can.”
画质方面,半斤八两,堆栈式CMOS再怎么弯道超车也没超过任何一块比它大的底,最多算是在一英寸里面拔尖的。
不过,最直观的画面差别只在对比中才会出现,如果把M43半画幅全画幅乃至中画幅摆在一起看画质,不是瞎子都能看出孰强孰弱,然而现实中没有人会拿那么多台机子排排站拍照,你手里有的那张照片画质就是最好的,老老实实用手头的设备才是真谛。
话说回来,要真论画质,就别听什么ISO1600可用,ISO3200颗粒感这样的鬼话,到头来还是自我安慰,现在全幅拼高感,M43拼防抖的年代,选择了小底,就接受它画面的不完美吧。
我没有拿它出去拍过多少照片,不过拍过XT-4和我自己,颜色表现如同回到了奶昔时代,不能说是有问题,只能说是不讨喜,特别是用完富士之后。
它的存在在2020年非常违和,因为虽说它是台相机,在使用时却一点没有用相机的感觉,有点像在用一台不那么智能的手机,这个体积难有什么“画质”和“操控感”,如果没有算法的加持,何不整一台旗舰手机呢?
当今卡片机的突破方向有很多很多,从加入更多功能(参考奥林巴斯),到更好的UI,再到算法优化。。。只要任何一步走对了,就能轻松打破被智能手机吊着打的窘况。
“愿天堂没有画幅”
评论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