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考试后大概过了十几天,结果出来了,不出所料,虽然是候补但希望渺茫,与我一同报考的哥们倒是考上了,说罢便把一直单曲循环的《Waiting for tomorrow》改成了《Congratulations》

离中考还剩一个多月,补习班内走了不少人。

说实话,初三下这个时间段绝对是噩梦萦绕的,以至于两次SCIE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梦中都会梦见考试的情景。

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就我的中考分数,仅仅能上个高级东校区,连摸到八大的底都很悬。

而SCIE,也只能55开,经历了这么多对自己不利的改变,要铁心追下去还是得冒不少风险。

备考期间,我不断地盘问自己这两条路到底走哪调,到头来这只是早痛晚痛的问题,而已考上SCIE的同学劝我别管那些远在天边的破事,做好眼下的事。

算是为了拿个保底,我在备考期间去考了梅沙,它那里的英语试题又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难,科学也是,每个模块半小时20题,英语阅读一题两篇文章的只能连蒙带猜,iPad作答(梅沙真有钱),而且身边的考生做得都比我快,整得我毫无胜算地走出考场。

不过听考过梅沙的人说,它的考试题库是动态变化的,做得越好题越难(不过我感觉这是道道都难。。。)

不出所料,进了面试。

梅沙的面试倒是很好的解压活动,在那儿碰见了之前转学的同学,更巧的是我们还被分到了同一个组里。

过了几天,结果出来了,我被梅沙录取。

由此可以断言,要考上梅沙简直是有手就行(并不)

最后一次备考的往事

死磕在一个教育机构总是不够的,我意识到自己在英语语法和数学上的短板,为此我进入了ALV。

ALV内再没有碾压全场的玩家,基本都是旗鼓相当的考生,节奏稍微慢一些,又因为人少,可以更好帮助每个人消化知识。

那段时间我的语法得到了爆炸性的提升,可以说我SCIE这条命就是语法给的,而数学也学到了不少(虽然考试中大多没用上就是了)

至于词汇老师给了我个12页的表,里面写满了B、C级难度的词汇,不过到最后我也才背下了不到一半。

考试的前三个星期,我也回到了司令教育,与ALV双管齐下,不过这次只学英语,因为那里的英语教学环境感觉更加全面,老师也比在ALV的有意思一些,在那儿上课总有一丝亲切感。

有一次ALV的数学老师专门花了一节课时间证明SCIE的数学考试有多么简单,实际看下来确实,只要思路在,没有什么计算量大的题。

因此,我多了几层对于数学的信心。

我妈还专门找了个教英语的人来给我从零开始讲语法,三节课从入门到入土(雾)

两边的备考压力并没有因为有了梅沙的offer而得到缓解,学校的几位好哥们都在为我加油,特别是那位已经考上SCIE的同学,对于拿到SCIE的offer这件事疯狂地奶我。

另外,自己感到了多方面的期盼,貌似这次考试不容得失败。

眨眼便到了最后一次考试的前一天,同往常一样和学校里的哥们道别,准备迎接周末的考试。

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前几个周末因各种原因鸽掉的模拟考让我没法衡量自己现在的实力,只能尽全力考了。

考试当天晚上做了个噩梦,早上起来随便打开一篇BBC听力放在耳边,心想要是考试也用这类听力会多好。

走到现在,该练的都练了,也没什么好挂念的,就这样忐忑地度过了早晨的3小时。

如同参加的是平日的模拟考一般,中考当天每个人看起来都挺轻松,毕竟该抱佛脚的都在前一天晚上抱了,这时候焦虑纯粹是糟蹋心态。

考试结束,无论考得好考得差,为期一千多天的初中生涯被画上了句号。

一路走来,我感谢生活中同我打交道的所有人,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坐在这里,惆怅地写着稿子。

这篇文章我给自己设的ddl是开学前写完(现在是8月30号开学前一天,创建日期是7月23号)然而最终版从最初的四千多字被删到了一千多字,有些回忆还是留在心里比较好。

取少量学生放入试管,加入过量作业,生成学霸溶液和不溶于水的学渣。过滤,在学渣中加入过量浓试卷,学渣迅速溶解且产生气泡,学霸则无明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