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洋洋洒洒地带着iPad走出浴室,不料它似乎因耳机孔进了水而无法外放声音——见怪不怪的破事了。

这时候只需将它充上电静候半天就能满血复活了对吧? 正常来说是这样的。

然而第二天早晨,手里iPad的音频输出依旧被耳机占用着。

“事情貌似有些不对劲了啊。”

又过了两天,它仍然没法外放声音,试了下闹钟,可以确定扬声器是好的,这台iPad首次遇到了致命性故障。

回想起当初购入iPad时,是五年级下学期到六年前初的时间段,距离现在差不多4年,是跟随我最久的一台设备(貌似没有之一)

在Pro之前我用的是一代Air,A7处理器,当时因为系统过于卡顿就扔水里冰着了,接着就在快到期末的时候在顺电购入了128G的iPad Pro。

整整四年,每次旅行及活动都有它的身影,毕竟它不是累赘也并不无用,从一开始的影音娱乐到后面的笔记工具,它时时刻刻都在忙活着。

当然在此期间也经历了不少糟蹋,比如频繁地摔落,水滴飞溅。

除了些不可避免的划痕和小凹痕外没有什么硬伤,到现在都无拆无修,绝对可以荣获“年度最皮实设备”称号。

性能从来不是iPad系列的短板,得益于体积优势,SoC调教能比手机更加激进,在增寿这一方面添了不少光。

到了初三,它的续航开始有了肉眼可见的下降,一部分怪罪于A9X这个电老虎,另一部分是电池寿命衰退,可惜苹果在后面的iOS系统中去除了电池健康度这个指标,我无从得知究竟有多少损耗。

在给它配备了笔之后,它便一跃成为最好用的笔记工具,notability的兼容性放在在Windows平台无人能敌,连微软家亲儿子OneNote都略显笨拙。

如今它什么App都能装,什么App都能用,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生命周期内经历了一切被人赋予生产力的展望,有的已经成功,有的还任重道远。

除此之外,它的屏幕也有不少问题。

刚入手Pro不久,我察觉到它的屏幕在没有内容刷新时会有规律性的频闪,一旦有画面刷新便恢复正常。

由于在潮湿环境(浴室)待太久,屏幕四周渐渐开始出现“紫边”,影响观感,这在显示灰场画面时尤为明显。

使用Apple Pencil写字时在特定的位置不时会字迹抖动,还会有断线的情况。

虽说瑞士军刀和手术刀我更愿选择后者,但由于近期没有笔记需求(何况笔也没了),扬声器又不好使,surface的光辉还是逐渐盖过了这台iPad。

终于有一天我将它挂上了闲鱼。

但当我把文字描述写完,图片拍完并且发布之后,我犹豫了。

它是否值得被这样回血?毕竟清清楚楚明白并且包容它小毛病的人只有我自己,它也是我短暂人生路的见证者。

至少有件事是肯定的,如果当初在使用时能够对它好一点,那么换块电池又是一条好汉,它能继续支持我走过接下来的三年。

出乎意料,仅过了两天,便有人将它买了下来。

在设备被拍下的那一刻,它那被时间冲刷的伤痕变得弥足珍贵,这时候,完美无瑕的设备会因此黯淡,我愿意一直将它用下去,直到它寿终正寝。

转念一想,回忆未必需要基于物质(钱是硬伤),让它在下一位主人手里发光发热,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短暂的分离并不意味着永远,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它的灵魂会寄宿在新的躯体上回到自己手中。

既然无法停留,那么就飞到再不能飞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