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t with NOMO 135 GR.

对于这部电影,我可是抱了很大的期望——因为买票买错日期,一张票还不便宜。

然而观影途中我却是想让电影赶紧结束,因为太无聊。

一个视频的价值是什么?是其要表现的内容。

网络视频质量参差不齐,且观看几乎没有代价,所以观众一般会对视频内容重点以外的缺陷带有包容。举个例子,一节网课视频的重点是教学内容,而视频中的声音只要听得清,就没必要对其过于吹毛求疵,因为视频重点不在音质,而是内容。学到知识,是观众点开这个视频的唯一目的。

而电影——依旧是视频,观众对其要求可就没那么低了。

他们要求画面不能辣眼睛,剧情不能晦涩难懂,表现方式要让自己能够接受,总之他们想看到的是十全十美的五边形战士。

《姜子牙》这部片子,或许是因为在《哪吒》上面吃到了甜头,开始在内容表现方面过分迎合中国观众,致使结果得不偿失。

有了《哪吒》这部片子技术上的先决条件,现在国产3D动画电影在画面表现力上已经不落后于西方大厂了,声效也是一流的水准。

那么问题出在那呢?——剧情。很多时候角色间的互动有些太尬了,演出过于无脑且强行(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弱智),有些戏完全是为了卖萌而设计,与剧情的推动和角色的塑造没有多大联系。如果观众没法带入角色的状态,那么就只剩尴尬的分了。

要知道,姜子牙是大叔而不是小孩。

关于“彩蛋”,制作方都把字打在荧幕上了,告诉你接下来有“彩蛋”。那么请问,说是彩蛋的彩蛋还能叫彩蛋吗?

另外,把下一部电影《深海》的预告放在电影结尾,是为了节省宣传经费,还是为了继续售卖情怀?很多国产电影都有这个毛病,即把一些与剧情不相干的内容放入影片之中,造成观影体验的割裂。作为电影,不应该把内容寄托在彩蛋和其它上面,专心做好主体才是本分。

看电影看到一半,大概的套路就浮现在我脑中——英雄之旅。

简单来说就是主角因为某件非同寻常的事而开始了冒险,经历重重磨难最终达成了目标,回到了平凡的世界。

其实运用这样的编写套路并没有错,而电影在实行这个套路的时候却犯了错。

主角在开始冒险的动机上让人难以信服:坚信自己没有“看走眼”或被“幻象”迷惑而甘愿被贬,这样的理由在姜子牙这个人物没有塑造完全的情况下很牵强。

到底是什么让他心甘情愿放弃那么多去追求一个可能是错误的真相?

一个两小时的电影,观众难免会有注意力涣散的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做到剧情张弛有度。

《你的名字》中,导演就按照每30分钟的频率来规划剧情高潮,以此来避免观众长时间神经紧绷造成的疲劳。

《姜子牙》的剧情相比其它相似情节的电影显得有些杂乱,即看完电影后有些迷迷糊糊不清楚到底讲了啥。这点在画面上也有体现,即打斗太乱了,故事性羸弱。

在这部片子身上,我看到了矛盾。它想要有高的立意:坚持做自己,救百姓苍生。却在情节表现上没法清楚地阐述这一点:过于幼稚,缺乏思考。

有的时候,脱离华丽的外表,有着耐人寻味的内心,才是制胜的关键。

相比几十年前,很多没有的东西有了;相比几十年前,很多有的东西没了。中国电影,在脱离情怀后还能被全世界欣赏这一点上,还任重而道远。